兰溪青少年开启“播撒太空种子 点亮航天梦想”系列活动 | |
|
|
近日,兰溪市多所小学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种子种植热潮。此项活动巧妙融合航天育种技术与科普实践教育,为青少年搭建起一座探索浩瀚宇宙与亲身体验劳动乐趣的科普知识桥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活动由兰溪市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兰溪市委、兰溪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兰溪市青少年宫承办。活动前期,主办方为全市 39 所小学发放了共计 5000 余份太空种子,涵盖太空架豆、太空豇豆、太空西红柿、太空辣椒以及太空茄子五个品种,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普与实践并举,助力科学素养提升在校园中,科学课堂与劳动实践实现了深度融合。组织单位为参与学校配备了“太空种子种植资源包”,其中不仅包含详细的种植手册、实用的种植工具,还精心设计了种植课程,还专门对各校科技辅导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从种子供应到理论指导,全方位助力学校开展种植活动。 同学们通过“航天育种科普知识”“太空种子品种及种植说明”“种植实践活动流程”等一系列课程培训,深入了解到太空种子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这些种子并非简单“上天遨游”一番,而是需要历经4-8年的地面选育,才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优良品种。 从农业专家处了解到:“太空种子的变异具有随机性,但科研人员会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从中筛选出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种子。”这种“自然变异加速”的过程与转基因技术有着本质区别,其安全性已经通过国家权威检测,为同学们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也让他们对航天育种技术有了更清晰、更科学的认识。 航天诱变种子扎根,校园种植季火热开启在全市各学校的实践基地里,处处洋溢着同学们的热情与期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太空架豆、太空豇豆种子埋入新翻的土壤中,仿佛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希望;而太空西红柿、太空辣椒以及太空茄子种子则通过浸泡、催芽等方法进行精心培育,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同学们的用心。 “这些珍贵的种子曾搭乘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等航天器,在浩瀚太空中经历了微重力、强辐射等特殊环境的诱变。”太空种子的选育过程极为严谨,需要经过多代筛选和审定,只有最终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审定的种子,才能获得“太空种子”的正式称号,并走进校园,开启它们的“成长之旅”。 在种植过程中,多学科知识实现了深度融合。同学们通过观察植物生长,领悟到植物生长规律等科学原理;在规划种植布局时,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合理分配;记录种植心得,锻炼了语文表达能力;而辛勤劳作的过程,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后续还可以美化种植成果,充分发挥青少年艺术创造能力。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对宇宙和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使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同时,在团队协作中,同学们学会沟通配合;在探索植物与环境关系时,增强环保意识。 从“太空课堂”到“家庭实验室”,探索科技活动新路径除了校园种植活动,兰溪市还充分发挥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太空种植活动走进家庭,实现家校联合。通过这种方式,让科普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氛围。 “这种‘航天+家庭+教育’的创新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后期,兰溪市计划进一步开展“太空种子种植”系列活动的评选活动,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亲身感受科技的独特魅力,共同参与到这场科学探索的盛宴中来。 随着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兰溪市以太空种子为重要载体,精心构建“科普教育、实践应用、创新体验”三位一体的校外科普创新活动体系,让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火种。 太空种子种植活动,是践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 号)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教监管厅〔2025〕1 号)精神,助力青少年初步解锁太空种植活动的开展,引导青少年探究太空种植的科学征程,激发青少年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